洪蘭:趁早教孩子認識情緒

教孩子認識情緒,並以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。一旦學會控制情緒,便會直接改變孩子的行為。


一位媽媽來信提到,自從知道孩子小時候的情緒控制跟他四年級時的學業成績,以及他長大以後的成就有相關後,她就一直想幫孩子做好情緒控制,但她孩子今年三歲,動不動就在地上大哭大叫,她問該怎麼辦?

很多時候,孩子發脾氣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他的需求,當他的預期跟大人的預期不同時,他會因極端失望而爆發情緒。我們應該及早教孩子如何表達情緒,不要讓孩子養成用肢體來發洩情緒的習慣。

美國密西根州早教計畫的學者在訪談低收入戶時,發現十八個月到兩歲尚在學步的幼兒,就已有情緒上的問題,他們後來成為問題兒童的機率比別人高兩倍。因為預防勝於治療,所以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就找了八十九名這種孩子來參與實驗,要求母親每天跟孩子一起看無字的繪本,告訴孩子書中所描述情緒的名字,並把這個情緒和孩子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。

 

例如,書中女孩的小狗不見了,她難過的哭,母親就要說:「你記不記得你找不到小熊維尼時,也是一直哭,晚上還睡不著?這種感覺就叫悲傷。」「你想哭、想找媽媽……是不是?」母親要說明每種感覺通常會出現的情境,並詳細描述它們的特徵,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,你可以用這個名字去告訴別人你現在的感覺。

七個月後,研究者再去做家庭訪問,發現這些孩子學會正確表達他們的感情、需求和希望後,他們行為的問題就減少了很多。自閉症的孩子常會大發脾氣,可能也是因為他們有口難言,無法正確說出心中的意思,一直被人誤解,忍耐到最後,情緒就爆發了。

至於為什麼要找低收入戶?因為窮人家孩子從父母身上聽到的詞彙比較少,父母也比較不跟孩子說話。很多人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,不必浪費力氣跟他說話,這是很錯誤的觀念。孩子的學習是一出生就在進行了,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現,父親只要一週三天回家吃晚飯,孩子到四年級時的詞彙就會比別人多,因為父母在餐桌上會討論一些大人間的事情,用到的詞彙就比母親照顧孩子生活時來得豐富,雖然父母並沒有跟孩子說話,但同在桌上,有聽到就有幫助。

父母一旦養成了跟孩子說話、解釋行為原因的習慣後,孩子的行為會變好,詞彙的數量會突飛猛進。而且父母在任何時間、地點都可以教,例如:媽媽在超市排隊付錢時,就可以跟孩子說:「付完了錢,你就可以喝這瓶飲料了。」孩子聽了就知道市場中,還沒有付錢的東西,即使拿在自己手上也不可以打開來喝。類化是大腦的本能,孩子的品德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。

當孩子不懂他內心的情緒是什麼,他會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它發洩出來,但是教會孩子認識他的情緒,幫助他適當的把它表達出來,他就學會了控制情緒,也直接的改變了他的行為。

文章引用自:https://m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68932-%E6%B4%AA%E8%98%AD%EF%BC%9A%E8%B6%81%E6%97%A9%E6%95%99%E5%AD%A9%E5%AD%90%E8%AA%8D%E8%AD%98%E6%83%85%E7%B7%92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ggle 的頭像
    giggle

    新竹縣竹北吉果兒幼兒園/吉果兒托嬰中心

    gig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